摘要:據(jù)了解,這種紙幣是我國發(fā)行的唯一一種面額為3元的人民幣,由于歷史原因曾被回收,目前存世量極少。為防止蘇方利用手中的印版繼續(xù)印刷,我國決定停止使用“蘇三幣”。
3元的人民幣是1953年版的。據(jù)了解,這種紙幣是我國發(fā)行的唯一一種面額為3元的人民幣,由于歷史原因曾被回收,目前存世量極少。
1953年的三元紙幣值多少錢?該種紙幣于1955年3月1日開始發(fā)行。由于我國當時制版印刷技術水平有限,所以這種1953年的三元紙幣和同年份5元、10元鈔票,是委托蘇聯(lián)幫助印刷的,被錢幣收藏者合稱為“蘇三幣”。后來中蘇關系破裂,蘇方利用手中的印版繼續(xù)印刷,并通過我國新疆和東北邊境投放到我國境內(nèi),擾亂我國金融秩序。為防止蘇方利用手中的印版繼續(xù)印刷,我國決定停止使用“蘇三幣”。凡人民手中的這三種紙幣,限期一個月內(nèi)到銀行兌換成其他面額,一律回收銷毀,過期未收兌的一律作廢。
目前在收藏品市場上,好品相的“蘇三幣”比較少見,價格也比較高。這種1953年的三元紙幣的全新品零售價最近大約在9000元左右。
這張紙幣整體顏色為淡綠色,長16厘米,寬7.2厘米,比現(xiàn)在流通的1元人民幣稍微大一些,正面的兩端各有繁體“叁元”字樣,下面標著“1953年”,正上方為“中國人民銀行”六字,中間是井岡山龍源口石橋圖景,石橋周圍的花邊為深綠色,中間的底紋為黃色,紙幣的背面圖案是花紋和國徽,中間有漢、維、蒙、藏四種文字。
1955年印制的53版的一分錢紙幣(長號碼),它的特征是紙幣正面印有一九五三年,右上角的編號為三位羅馬數(shù)字加七位阿拉伯數(shù)字。當然,單張的五三年版本的一分紙幣,價格是在200元左右。如果集齊了全套,那也僅在三四百元的價格。
擁有“大黑十”之稱的第二套人民幣10元工農(nóng)像一直以來都被尊為二版人民幣中的“幣王”。近年來單張已經(jīng)升到20多萬元了,成為名副其實的二版人民幣“幣王”。
1953年5角紙幣屬于1955年3月1日開始發(fā)行的第二套人民幣,距今已有50多年,它具有的歷史價值、印制精美、存量少且具有良好的防偽功能的特點,成為人們收藏它的重要原因。
平印,采用進口紙,紙質(zhì)較厚,是有號分幣中存世量最多的;票面機頭上有一白點,票背面右下角的花符內(nèi)有“中”字,在左下角相應位置則為“日”字。票背面右側(cè)藏文下有中國共產(chǎn)黨黨徽圖案;票背面行名中字左方有倒斜的“古”字樣。
53年2分人民幣現(xiàn)在一直受到藏友們的追捧和喜愛。而有號的第二套人民幣貳分紙幣由于它發(fā)行的時間相對來說早一些,因此它的價格如今已經(jīng)達到了300元左右,而品相完整尾號較好的市場價格已經(jīng)高達500元。
1953年3元又稱蘇三幣,發(fā)行時間為1955年3月1日,停止流通時間是1964年5月15日,發(fā)行時間僅為9年。由于發(fā)行時間短,再者由于距今時間較長,市場損耗大,目前存世量極少,而價格也非常高。
第二套人民幣十元紙幣圖片介紹 第二套人民幣十元紙幣報價
第二套人民幣十元紙幣自1957年12月正式發(fā)行,1964年4月只收不付,隔月正式停止流通。由于收購較為倉促和徹底,存世量十分有限,全品的大黑十幾乎絕跡,較好品相的也是一票難求,造就了它在第二套人民幣中的幣王地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