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在歐陽詢的書法理論中,筆畫排列的勻稱性是一個反復被提到的話題,而這些理念在“開”字的設計上得到了體現(xiàn)。而在武德開元錢文中,由于鑄造的需要,歐陽詢依舊以篆法取代了隸法,但極富創(chuàng)意地將左頭稍向上彎,通過轉(zhuǎn)折保留了自己一貫的筆勢。
在武德開元通寶錢文中,“開”、“元”二字分列于穿口上下,是視覺首先作用的焦點,而該二字在字形上也存在一個明顯的共同點,那就是結(jié)構(gòu)的對稱性,特別是在錢體上位于最醒目位置的“開”字。在一般的隸書寫法中,“開”字門字框的左豎大多向一邊撇出形成波勢,而當尋求變化的這一筆因鑄造的需要而被代之以平直的一豎時,整個字就完全成為了由橫畫與豎畫拼搭而成的方整形態(tài)。在歐陽詢的書法理論中,筆畫排列的勻稱性是一個反復被提到的話題,而這些理念在“開”字的設計上得到了體現(xiàn)。
然而在開元通寶隸書“開”字寫法中,由于門字框上繁下簡的結(jié)構(gòu),全字的筆畫多集中于上半部,故形式的平衡要通過筆法的變化來實現(xiàn),門字框左豎變?yōu)閹Р▌莸钠舱腔诖死?,而在錢文中,歐陽詢則通過另一種變化達到了同樣的效果,他一邊采用篆書的結(jié)構(gòu)將門字框的上半部分由封閉改為開放,在減少了筆畫重量的同時增加了留白的空間,又極富創(chuàng)意地將框內(nèi)的部分調(diào)整為“井”字形,以配合上半部分作出的改動。改動之后,不僅筆畫的排布不偏不倚,布白的空間亦達到均一的效果,實現(xiàn)了其“疏密停勻”的藝術(shù)追求,也為錢文的整體風格定下了重要的基調(diào)。與“開”字相對的是同樣結(jié)構(gòu)對稱的“元”字,但由于“開”字已遵循絕對均衡的原則進行設計,與之相對的“元”字如重復這一理念就會顯得死板而缺乏變化了。
在“元”字中,第二筆長橫無疑是本字的字眼,歐陽詢以隸書寫“元”字長橫,多不遵“蠶頭燕尾”的一般方法,而是起筆下切后平走方收,表現(xiàn)出更多的楷書意味,由于起筆下切多較有力,故多形成稍向左上方的挑勢,與傳統(tǒng)方法挑在右上方的形態(tài)相反。而在武德開元錢文中,由于鑄造的需要,歐陽詢依舊以篆法取代了隸法,但極富創(chuàng)意地將左頭稍向上彎,通過轉(zhuǎn)折保留了自己一貫的筆勢。為了配合這一改動,歐陽詢將元字首橫的長度減短成長點,分布在中軸線偏右的位置,如此一來,“元”字的重心通過上下兩橫的左右“偏側(cè)”實現(xiàn)了平衡,這種平衡相對于“開”字的勻亭之美來多了些變化,上下呼應而相得益彰。
開元通寶延續(xù)秦朝的方孔圓錢,它的直徑在2.2厘米至2.6厘米之間,重量則是1.7克到5克不等,正常錢幣的重量是4克。市面上流通的開元通寶多為銅制品。
開元通寶延續(xù)秦朝的方孔圓錢,它的直徑在2.2厘米至2.6厘米之間,重量則是1.7克到5克不等,正常錢幣的重量是4克。市面上流通的開元通寶多為銅制品。
從《舊唐書》的記載中看,規(guī)范讀法是“開元通寶”。但也能從記載中了解到有些人將錢文讀成“開通元寶”。兩處的“開元”均指開國,開辟新紀元之意。故可見讀成“開元通寶”有文史依托,顯得自然。
我國古代的重量計數(shù),多以面文標出重量,均將二十四銖為一兩,而自從二銖四絲的開元通寶流通以后,中國衡制中的一兩十錢便由此產(chǎn)生,二十四進位的銖兩制隨即結(jié)束。經(jīng)濟決定金融,開元通寶是當時商品生產(chǎn)和商品交換逐漸擴大的產(chǎn)物。
2、開元通寶的重量也是相當精湛的數(shù)字,只要記住開元通寶的重量便可以辨別真假?! ¢_元通寶的鑒定,在收藏家而言是價值較為高的,也是重要的收藏品,其意義非凡,有精美的制作構(gòu)成,收藏家不僅看中了其價值,更重要的是看中了其自身制作的精美性。
至此,我國的金屬鑄幣正式脫離了以重量為錢幣名稱的體系,而稱之為“通寶”、“元寶”。開元通寶還以其大小輕重適中、名稱形制合宜等,而對我國幣制的革新有深遠的影響。
開元通寶鑒定 開元通寶怎么鑒定出售
不過喜歡收藏開元通寶的朋友需要注意,現(xiàn)在市場上也有些開元通寶是造假的,并不是真的開元通寶,這個就需要我們學會鑒別了。當銅被氧化之后,可以將真正的開元通寶仍在地上,此時會聽到一種暗啞低沉的聲音,而假冒偽劣的古錢幣則是會發(fā)出清脆的聲音。
開元通寶錢重量大概是多少 開元通寶鑄造材質(zhì)有哪些
今天我們熟悉的重量單位“錢”就是由開元通寶創(chuàng)造的。開元通寶的出現(xiàn),使錢幣計重變得更加簡便實用,不再像秦漢以前計重那么紛繁復雜,對后世產(chǎn)生深遠的影響。令人驚嘆的是清末的庫平一錢和唐代開元通寶1枚的重量仍然是一樣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