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而這些“五厘”除興朝通寶背五厘直徑達折五大小外,其余皆折三大小?! 【C上所述,這枚“洪化通寶背五厘”大錢,從多個方面判定,其解通理,并無突出疑點。其之前長期未能發(fā)現(xiàn),可能因其為試鑄品,數(shù)量極其有限,遺存罕少所致。
洪化通寶錢,是不是有可能試鑄此超制五厘大錢。首先,我們確實找不到有史記載,洪化錢鑄過大錢。因此,我們的方法,就只能是在前述基礎上,即判斷其品本身銹色包漿,材質鑄工等無可疑的前提下,通過一些旁證去推論其實,也就是說,去實證之。其次,我們可以首先通過入譜之品“洪化通寶背一厘”的存在,推定洪化通寶鑄一厘以上大錢之可能。也就是說,既然,已經鑄“一厘”,那么這種以“厘”為等級劃分的錢制基礎即已確定,無非看后面鑄或不鑄,鑄量多少而已。
這便是“五厘”等級可能實鑄之基本而合理的推定之一。再者,我們回頭審視整個明末清初的非中央政府鑄錢,背以“厘、分”為單位的各錢比比皆是,如吳三桂鑄“利用通寶背厘——五厘、一分”、孫可望鑄“興朝通寶背五厘”、南明“永歷通寶背五厘”等等。由此可以看出,所有這個時期的地方政權鑄幣,背以“厘、分”紀值,乃是一種普遍的做法。而這些“五厘”除興朝通寶背五厘直徑達折五大小外,其余皆折三大小。那么我們是不是可以說,本洪化通寶背五厘直徑達到45毫米,有違這一時期的“厘分”錢制,故而有疑。回答是否定的。
事實上,在這一時期,“厘分”紀值錢,同時也有相同紀值,但大小不同的現(xiàn)象,如吳三桂鑄的利用通寶,其“一分”紀值,大小就有幾等,還有入譜的特大型背“一分”錢。而同樣是吳三桂鑄的“昭武通寶背壹分”直徑卻又只有折五大小。因此,這一時期,或者說吳三桂鑄幣體系中,同一紀值錢,直徑大小不等,未有定準,是其自身錢制所決定的。由此,我們便不難看出,當吳三桂之孫吳世璠鑄洪化通寶錢時,依習鑄或者試鑄非標準大型背五厘錢,就在情理之中了。
綜上所述,這枚“洪化通寶背五厘”大錢,從多個方面判定,其解通理,并無突出疑點。其應該是實際試鑄之品。其之前長期未能發(fā)現(xiàn),可能因其為試鑄品,數(shù)量極其有限,遺存罕少所致。而經不斷檢索,至今尚未見到與本品相同之錢出現(xiàn)公見,故本品乃為首發(fā)公見之品,極為難得。此錢有幸存世,為洪化通寶錢增添了大錢品種,可補其缺,亦表明了洪化錢大型品種的客觀存在。
洪化通寶是吳三桂的孫子吳世璠鑄的?! ∪饔兄乇?,分據地盤,在用人、征稅、鑄錢等方面各自為政,儼然是三個獨立小王國。洪化通寶背戶,直徑25.2mm*厚度1.5mm 重量4.1g,藏品價格:136元,洪化通寶是吳三桂的孫子吳世璠鑄的。
洪化通寶鑄于洪化元年,為三藩叛亂時,盤踞云貴地區(qū)的吳周政權鑄幣。三藩叛亂為清早期重要事件,而三藩叛亂相關的文獻記載極少,涉及三藩鑄幣的直接文獻更是少之又少。洪化通寶版式變化大概分為兩大系列:光背和背字。
另外,在注重各種錢文特點的同時,還可找出錢文的演變過程和變化的規(guī)律。 先秦時期的刀、布、圜錢等金屬鑄幣上的文字是用大篆來書寫的。秦漢時期,錢文書體屬小篆范疇,如半兩、五銖,但已有漢隸風格,其中莽錢為懸針篆。
所幸,就有令人想不到之事出現(xiàn)。此事者,乃本人藏之一枚“洪化通寶背五厘”大錢。其錢體厚實,量足重滿,重量已達38克余。秦漢時期,錢文書體屬小篆范疇,如半兩、五銖,但已有漢隸風格,其中莽錢為懸針篆?! 『榛▽殐r格不高,目前只有幾十元
2010年6月份,洪化通寶成交價600元左右。明洪化通寶成交價260元,成交日期2013年6月份。
洪化通寶,材質黃銅,直徑24.3mm, 厚2mm ,重3.2g 。洪化通寶是吳三桂的孫子吳世璠鑄的。三藩各有重兵,分據地盤,在用人、征稅、鑄錢等方面各自為政,儼然是三個獨立小王國。
洪化通寶價格 洪化通寶版式及價格
洪化通寶價格 洪化通寶也是有值錢的也有價值不高的,這個主要是因為洪化通寶的版本和品相不同,價格是有差異的。1681年清軍攻克昆明市,吳世璠自盡而“洪化通寶”也夭亡?! 『榛▽毿沃撇煌趨侨鸱Q帝時鑄造的昭武通寶,卻與利用通寶較為接近。
洪化通寶真實價格 一枚洪化通寶值多少錢
洪化通寶,材質黃銅,直徑24.3mm,厚2mm,重3.2g。據了解,目前洪化通寶市場價格一般在600元左右,想要收藏這類錢幣的藏友可以通過對市場的了解,根據自己實際經濟情況來選擇收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