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 永歷通寶是南明桂王政權(quán)的鑄幣。永歷錢鑄行量大,鑄行時間長,開創(chuàng)了一派自己的風(fēng)格——“滇派”,其影響十分深遠(yuǎn)……此錢直徑;31.3毫米,厚度;1.4毫米?! £P(guān)于收藏價格,明朝永歷通寶背一分小錢收藏價格在150元左右,價格不高。
永歷通寶是南明桂王政權(quán)的鑄幣?!度o(jì)事本末》對此有較為明確的記載:“永明王神宗孫,避于梧州,于丙戌改元‘永歷’,其錢有大小4種?!边@時的中國正處于明末農(nóng)民戰(zhàn)爭之中。和興朝通寶一樣,是亂世的產(chǎn)物。永歷錢鑄行量大,鑄行時間長,開創(chuàng)了一派自己的風(fēng)格——“滇派”,其影響十分深遠(yuǎn)……“滇派”錢幣與眾不同,錢文多出自匠人之手,因此字體古拙樸素;內(nèi)郭、外郭都較其他錢幣為寬,錢好打磨不甚精整;用材單一,多為銅幣;鑄工較粗糙,但錢體分量十足。這種風(fēng)格對后世吳三桂的“利用”、“昭武”及其孫吳世王番的“洪化”諸錢都有較為明顯的影響。而直到清朝咸豐、同治朝,滇貴兩省所鑄大錢亦隱約可見其蹤影。
永歷通寶面紋的文字差異就有數(shù)種:有所謂“二水永歷”(“永”字寫成上“二”下“水”)者;“三角通”(“通”字上的橫折點寫成一倒三角形)者;“雙禾一目”(繁體“歷”字內(nèi)寫成上為雙“禾”字,下為一“目”字,而正確寫法應(yīng)為上“林”下“日”)者,還有“雙禾一日”等。此錢直徑;31.3毫米,厚度;1.4毫米。
關(guān)于收藏價格,明朝永歷通寶背一分小錢收藏價格在150元左右,價格不高。
永歷通寶是南明桂王政權(quán)的鑄幣。
永歷通寶是南明桂王政權(quán)的鑄幣。
永歷通寶背一分是永歷通寶背一分中的一枚,其中永歷通寶背一分,小型永歷壹分直徑通常在36mm左右,大型的壹分在46mm以上,特大型的永歷壹分直徑超過49mm。永歷通寶壹分,有大小兩種。
其中競爭最為激烈的“永歷通寶”背御300元人民幣起拍,加價幅度20元,在經(jīng)過45次出價后,最后以1220元的價格成交!
永歷通寶歷史背景 順治三年11月,福建的唐王隆武帝朱聿鍵兵敗身亡后,南明兩廣總督丁魁楚、廣西巡撫瞿式耜、湖廣總督何騰蛟等人擁立桂王朱由榔,于1646年11月18日在廣東肇慶即皇帝,定年號為“永歷”,并開鑄“永歷通寶”錢。
永歷政權(quán)存在時間稍長,有16年,永歷帝所鑄之錢,即為永歷通寶?! ?jù)《云南貨幣簡史》記載:永歷四年至五年孫可望接受永歷政權(quán)敕封為秦王,在貴陽興建“行宮”,迎接永歷帝移駕貴州安龍府,并在貴州遵義設(shè)“永歷錢局”鑄造永歷通寶。
永歷通寶圖片及歷史背景 永歷通寶鑄造版別分析
永歷通寶是南明桂王政權(quán)的鑄幣。永歷帝雖在位16年, 臺灣永歷錢甚至流通時間達(dá)37年之久。清廷在臺灣鼓鑄康熙錢后, 永歷錢開始銷毀改鑄,。加上清廷后來大力回收銷毀,永歷錢的存世量在明年號錢中不算多。
永歷通寶收藏價值分析 永歷通寶價格走勢如何
永歷帝在廣東堅持十六年之久,于1662年被吳三桂父子絞死于昆明,故永歷錢傳世頗多。這種風(fēng)格對后世吳三桂的“利用”、“昭武”及其孫吳世王番的“洪化”諸錢都有較為明顯的影響。而直到清朝咸豐、同治朝,滇貴兩省所鑄大錢亦隱約可見其蹤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