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林時對《荷牐叢談》更是說孫可望被賜毒酒而死的。孫可望究竟是怎樣死的,已難以確定,但孫可望非正常死亡的消息在當時流傳很廣。孫可望死后,清廷賜謚恪順,由其子孫征淇襲封義王。
興朝通寶是誰鑄造的,公元1660年(永歷十四年、順治十七年)十一月孫可望突然死去。對于死因,清朝官修史書《清史列傳》及徐鼒《小腆紀年附考》說他是病死。但自清初以來有些野史就對此表示了懷疑,如戴笠的《行在陽秋》和吳偉業(yè)的《鹿樵紀聞》說他隨從出獵時,被人用箭射死。林時對《荷牐叢談》更是說孫可望被賜毒酒而死的。孫可望究竟是怎樣死的,已難以確定,但孫可望非正常死亡的消息在當時流傳很廣。
公元1669年(康熙八年),清廷派人招撫臺灣的鄭經(jīng),鄭經(jīng)還以孫可望的結(jié)局為例來駁斥清政府的種種許諾。鄭經(jīng)在回信中不無諷刺地說:“貴朝寬仁無比,遠的不說,拿我見到的來說,像方國安、孫可望等人,哪一個不是竭誠降順貴朝,現(xiàn)在都怎樣了?往事可鑒,足以令人寒心?!睙o論孫可望死于自己的郁積,還是死于別人的妒害,或清廷的有意安排,都逃脫不了鳥盡弓藏、兔死狗烹的可憐下場。孫可望死后,清廷賜謚恪順,由其子孫征淇襲封義王。幾個月后孫征淇病死,弟征淳承襲。
公元1661年(永歷十五年、順治十八年),吳三桂在昆明縊殺永歷。公元1662年(永歷十六年、順治十九年)李定國病故,孫可望家族已經(jīng)沒有多少利用價值了,清廷的“恩典”也就逐步降格,先后降封為義公、一等輕車都尉。公元1771年(乾隆三十六年)規(guī)定停止承襲,從此,孫可望家族在政治舞臺上消失了。
興朝通寶鑄行量大,鑄行時間長,開創(chuàng)了一派自己的風格——“滇派”,其影響十分深遠。而直到清朝咸豐、同治朝,滇貴兩省所鑄大錢亦隱約可見其蹤影。
興朝通寶是張獻忠義子孫可望入滇以后,于永歷三年稱東平王時的鑄幣。另外,“通”字的寫法也不一樣,筆畫較粗,顯得臃腫,沒有前一種好看。因此,已發(fā)現(xiàn)的興朝通寶壹分應(yīng)該有四種版別。
興朝通寶大致可分為平錢(背工)、折五(背五厘)、折十(背壹分)三種,其中又各有不同的版別。另外,“通”字的寫法也不一樣,筆畫較粗,顯得臃腫,沒有前一種好看。因此,已發(fā)現(xiàn)的興朝通寶壹分應(yīng)該有四種版別。
興朝通寶是由張獻忠義子孫可望入滇后所鑄,為明末起義軍錢中鑄量最大、版式最多的一類古錢幣。其中最引人矚目的便是此枚“上口興”的版式,屬興朝通寶中數(shù)量罕見的種類,市場價值維持在5000元左右,興朝通寶各版式,價格相差懸殊,普通版式市場價僅300元左右。
近日,在某古錢幣專場中,一枚興朝通寶背壹分引起了鑒定師們的注意。其中最引人矚目的便是此枚“上口興”的版式,屬興朝通寶中數(shù)量罕見的種類,市場價值維持在5000元左右。興朝通寶各版式,價格相差懸殊,普通版式市場價僅300元左右。
生坑美品此類錢因大多與空氣隔絕,或很少接觸土壤,因此錢體銹蝕極輕,品相絕美,文工如昨,錢體搓痕如雨絲撒落,彰顯輕盈飄逸韻味,是最受泉友歡迎的一種坑口。
興朝通寶壹分版別
興朝通寶大致可分為平錢(背工)、折五(背五厘)、折十(背壹分)三種,其中又各有不同的版別。另外,“通”字的寫法也不一樣,筆畫較粗,顯得臃腫,沒有前一種好看。因此,已發(fā)現(xiàn)的興朝通寶壹分應(yīng)該有四種版別。
興朝通寶五厘的價格表 興朝通寶五厘收藏價值如何
興朝通寶五厘還是比較常見的一版,它現(xiàn)在屬于比較值錢的。品相佳的興朝通寶五厘價格可以達到700元到1000元以上。而且這一枚興朝通寶五厘也是有一定升值空間的,如果能收藏到品相佳的興朝通寶五厘,價格會更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