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停用日期理論上為銀元取代銀兩之日1890年12月31日。 集郵界通稱《商埠上海2-第二版大龍》。 這是清末在上海出現(xiàn),為期32年的地方郵票中的第二套?! ∴]權是國家主權的一部分。
發(fā)行單位:上海工部書信館
使用區(qū)域:上海
套數(shù):12
幣種:銀兩
面值:0.01~0.16
特殊規(guī)格:紙質有布紋紙與直紋紙之分
備注:英文面值為《CANDARIN》,與后期的《CASH》《CENT》不同。停用日期理論上為銀元取代銀兩之日1890年12月31日?! 〖]界通稱《商埠上海2-第二版大龍》
這是清末在上海出現(xiàn),為期32年的地方郵票中的第二套。西方列強在此設立工部--類似今日的市政府,下設書信館印制郵票;辦理信件收發(fā),也炒作郵票牟利。
1866年發(fā)行。全套13枚,除1分銀外,英文面值“CANDAREENS”為復數(shù),后有“S”。注:以上全套郵票中部分郵票缺圖。
1865年7月,工部書信館制定新規(guī)定:非訂戶寄遞郵件采取貼用郵票的辦法,中外居民收費標準一致。重量在1兩以下的郵件包裹貼銀4分,1-2兩貼8分,2-4兩貼16分,每份報紙2分。8月1日,按照《郵政規(guī)章》規(guī)定,工部局在上海的大街小巷張貼告示,宣布實施郵票制度。告示全文如下:
上海洋涇浜工部局處
為設書信館事,照得上海城關內(nèi)外。向有中國信局送信前往各處,但此項信局代商送信收錢較重,期屬有不違之處。本局思念,此法于貿(mào)易事務有礙持續(xù)。工部書信館專中外商客上海各口帶信往來,其館開設英界江蘇路公平街后面,座東?
到十九世紀末,帝國主義擅設的商埠郵局已遍布于我國各重要通商口岸,如煙臺、福州、廈門、鎮(zhèn)江、南京、蕪湖、九江、漢口、宜昌、重慶等地。其發(fā)行的郵票真正貼用于郵件上的不多,主要目的是為了擴大帝國主義的在華影響,并把郵票當作商品推銷牟利。
郵權是國家主權的一部分。任何獨立國家都不容許別國在自己的領土上擅設郵局和發(fā)行郵票,這是國際法準則??墒亲?840年第一次鴉片戰(zhàn)爭以后,昏庸的清政府同帝國主義列強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,各帝國主義國家依仗強權,或在我國各通商口岸設立書信館一類的商埠郵局,發(fā)行商埠郵票;或由各帝國主義國家政府直接在我國擅設“客郵”郵局,發(fā)行“客郵”郵票。
英文面值為《CENT》,與早期的《CAND》《CASH》不同。部分有加蓋票,價格互異,宜仔細分辨。分批發(fā)行,最晚遲至1893年12月,有資料顯示停用日期為1897年2月2日。
集郵界通稱《商埠上海21-雙龍》,1892年8月3日發(fā)行。全套3枚,加蓋原票:雙龍郵票;加蓋顏色:不戳手蓋藍色。
集郵界通稱《商埠上海29-上海工部局徽加蓋改值》。
集郵界通稱《商埠上海16-第七版小龍加蓋改值》,英國倫敦尼生及派克公司印制,1888年3月~7月發(fā)行。全套5枚,圖幅為20×24mm。
集郵界通稱《商埠上海10-第三、四版小龍加蓋改值》,1877年2月發(fā)行。全套6枚,加蓋原票:第三、四版工部小龍郵票;加蓋顏色:藍、紅。
集郵界通稱《商埠上海11-第五版小龍》,英國倫敦尼生及派克公司印制,1877~1880年發(fā)行。